踔厉奋发新征程 | “人工智能+”加出发展新动能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通知》 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贯彻落实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丨督促稳就业保民生

2011,我们需要“明白”的国学

发布时间:2011-01-06  来源:新华网-光明日报  字体大小[ ]

  以“国学”为名义的急功近利的社会现象

  “传统文化”仍需接受“现代”考验

  刚刚过去的2010年有太多的“物质”与“精神”需要建设,“物质”诸如住房,“精神”则似乎属于“国学”。2010年的精神文明建设不时传来“国学”教育的朗朗书声,记忆犹新的还包括:企业管理的“智慧”、莘莘学子的励志、长寿之道、养生休闲,林林总总,莫不与“国学”息息相关。以“国学”的名义真可以护佑我们的一生?从治病救人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抵抗西方文化入侵到弘扬失落的古老文明?从幼儿园的第一课到MBA?

  在忙碌了一年之后,我们在年关岁尾听到了另外的声音。《山东商报》12月30日消息:山东省教育厅29日发出通知,要求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此前由于甄别不够,致使一些带有糟粕性内容流入校园,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接着,又有复旦教授严正指出,不加分别的国学教育无法让青少年适应现代社会。当然,复杂的网络也出现了复杂的猜测:山东教育厅此举莫非是为了“推销”自编的“传统文化教材”?无论这一消息“背后”的故事还有多少,至少也是传达出了一种新的可能:所谓“传统文化”依然需要接受“现代”的考验,“国学”本身也亟待从内容到形式上获得刷新。

  近代中国的历史表明,“国学”之出现,反映的是中国知识分子保存传统文化的强烈意愿,但这样的保存同时又具有现代世界的思路与眼光,正如第一个开办国学讲习会、倡导国学的章太炎先生所意识到的那样:“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闻处竞争之世,徒恃国学固不足以立国矣。而吾未闻国学不兴而国能自立者也。”在这里,章太炎对“国学”的重视和他对世界形势与时代特征的把握同样地重要。正因为如此,当年太炎先生国学弟子中,赫然屹立着新文化运动的几员大将与学人:鲁迅、周作人、钱玄同、许寿裳……今天的人们常常以“国学”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对立面,动辄将国学的弘扬、文化的复兴联系到“五四”的所谓偏激与破坏,殊不知恰恰是五四一代开创的“现代”文化让国学真正具有了走向世界的可能,也完成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国故”的整理。“国学”之所以能够在现代意义上成为“学”,就是因为它已经参与了现代文明的建构,不再是“古老”典籍的简单继承。当然,如今那种痴迷于故纸堆的迂阔之士并不多见,倒是“国学”的形式化、时尚化大行其道。“学者”明星化、“学术”利益化、“学习”表演化、“学位”官僚化,总之,以“国学”为名义的急功近利的社会现象正在流行,从某种意义上,这其实是对中国传统学术坚实、质朴、谨严精神的莫大讽刺。

  鲁迅说:“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鲁迅是五四新文化的旗帜,也是现代国学的发扬者,因为他对“当务之急”有着切实的感受,是“明白人”做着“新国学”。2011的我们,不就需要这样的“明白”,这样的“新国学”吗?

全球公众传媒摘编:GAN  JADE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京贸中心)二层15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