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欧洲三国之行,留下许多外交佳话
党纪学习教育·学条例 守党纪 | 加强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
踔厉奋发新征程 | “人工智能+”加出发展新动能

山口访华能否为中日关系带来新“拐点”?

发布时间:2013-01-26  来源:新华网-新华国际  字体大小[ ]

1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日本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 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新华网北京1月26日电(记者 毕秋兰 李小雨 董小娇)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5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日本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并接收了他转交的安倍亲笔信。敏感时期的此次会面,有何成果?山口访华能否成为中日关系改善的“拐点”?就网友关心的话题,本网独家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伯江,以下为主要内容:

    问:有日本媒体认为,山口访华是为了陷入低谷的中日关系寻找“突破口”,请问“突破口”在哪里?

    答:我个人从一开始就不太用突破口这个词。“突破口”似乎是可以通过破解一点来实现整个局面的迅速改观,但实际上中日关系处在一种胶着状态,很难有一种立竿见影的措施,很难找到这样一个点。所以“拐点”可能更合适。

    中日关系自去年日方购岛以来,陷入了困境之中,形势非常严峻,现在开始似乎触底反弹。已经恶化到不能再恶化了,到底了。当然触底反弹不会是一个V字形反弹,而是一个U字型反弹,也就是说不会实现一个迅速的明显的回升,可能还会再徘徊一段时间。但是其积极意义在于提供了一个机会窗口。中日关系在未来几个月中可能会平稳下来,尽管这种平稳的基调是冷色调,在争端问题上还是僵持,但是局势不会再进一步恶化。

    习总书记接见山口代表团起到了把中日关系带到这样一个拐点的作用。从这点来看,山口访华是成功的。在形势最严峻的时候我强调不会出现战争,强调要看到希望,看到前景,要有乐观的自信。现在走到这个拐点,再往前走,反而要强调谨慎、慎重的一面。人的认知水平总是有限的,当一个事件发生时,我们在感官刺激下往往会过高估计其影响,好像此后就一马平川了,或者坏就坏到万劫不复了。这明显是不客观的。在这样一个时代,国际关系变得空前复杂。局势的形成和变化不再像过去节奏那么明快,而是更像钝刀子割肉。

    首先我们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不是战争方式,这就决定了在转变局面的过程中,我们付出的时间成本要多一些。这个道理具体到中日关系是这样,大到时代、格局也是如此。冷战早就结束了,但是因为冷战是以非战争方式结束的,所以其残余、坛坛罐罐,在一些地区譬如东北亚、朝鲜半岛都还顽固地保留着,影响着现实的国际关系。再一个,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在国际关系史上是空前的。一国进行决策、采取行动和各方互动之际,要考虑、照顾的方方面面就多了。而且,参与变量增多,行为主体空前的丰富。外交不再是政府的垄断物,各种非政府组织NGO的影响上升。

    还要看到中日关系的特殊复杂性。中日之间拥有丰厚的关联纽带和迄今为止合作成果的积累,以及两国社会文化、人脉的联系,这些都让两国关系不至于跌破底线,走到要打仗的地步。这些都是一些有形或者无形的防护栏。但是又有深刻的矛盾和摩擦的一面。尤其现在中日两国的综合力量对比正处在全面逆转的战略过渡期、错肩期,恐怕矛盾的摩擦和激化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中日关系的局面很难瞬间彻底扭转,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问:日本为何没有派出外长,而是派出公明党党首来华谈修复中日关系?山口那津男在中国说的话可以看作是日本政府的态度吗?

    答:这次访华不是安倍派遣的,是山口作为公明党党首自主设计的。公明党是执政联盟的一方,山口是公明党的党首而本人又不在阁僚之列,关系很微妙。安倍借山口访华的机会委托转交一封亲笔信给中国领导人,这体现了他的外交手腕。他既可以借水行船,而又不必担责任,不会陷入被动,给自己留了回旋余地。如果山口此行能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那么安倍将直接受益。如果山口访华没有取得成果,或者山口在访华期间的言论不符合自民党的立场,安倍也不必为此承担责任。他既不必承担“外交失败”指责,也不用担心“改变立场、对中国软弱”的攻击。

    不能把山口在中国说的话完全等同于日本政府的外交立场。改善对华关系这样一种需要、诉求在日本国内是比较普遍,而且越来越强。这有点像2005年日本国内对小泉参靖态度的变化。不管是喜欢中国的人也好,讨厌中国的人也好,从日本国家利益、从他们自身利益出发,普遍都有这样一种需求存在。但是在特定问题上的立场、缓和对华关系的时机和节奏的把握上,明显存在分歧。

  问:安倍在亲笔信中称愿从大局出发,推动日中战略互惠关系向前发展。然而,安倍之前一直主张对华强硬,上任后更是马不停蹄的密集出访东南亚,外界分析称他出访是为了“牵制中国”。而他现在又放低姿态,急着派信使访华,您认为安倍前后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反差?

    答:安倍的言行确实给人前后不一、自相矛盾的印象,但恰恰就是看似矛盾的这些方面构成了安倍对华政策的整体,无论是A面还是B面都是真实存在的,所以我们说安倍内阁对华政策是两面的。

    安倍之前密集出访东南亚是从日本自身的安全和经济利益出发,做出的战略布局和造势。这其中,中国因素显然占了一定的比例,但首先主要还是从日本自身的发展和安全需要出发的。在拓展海外市场和向海外转移产能这两个方面,安倍内阁都认识到需要加强和相关国家之间的关系,我们也看到,他和他的副相、外相在东南亚的访问中都谈到了经济合作的问题。第二是地区政治影响力方面的考略。日本传统上把东南亚看做是它的战略后花园,过去有人说东南亚之于日本就像非洲之于欧洲,拉美之于美国的关系,可见它对东南亚的定位。冷战结束后,伴随“失去的二十年”,日本在东南亚的地区影响力有所削弱,所以它现在要致力恢复。第三是地缘战略的考略。海上东盟是日本海上航道、油路即“海上生命线”所途径的沿岸国家,对日本的海上运输安全很重要。日本加强同缅甸的关系,则蕴藏着从陆路进入波斯湾的战略意图,它要借此减少对必经马六甲海峡的海路的过度依赖。

    最后就是针对中国。在全球化时代,很多博弈可以做到正和博弈,可以一起把蛋糕做大,双方都可以吃饱吃好。但在地缘战略和地区影响力上,中日间的博弈还是带有零和性的。不过,中国处在亚洲地缘中心,无论是日本还是美国在亚洲的任何一个地方采取动作,从地图上看是处于中国的周边,所以我们也要客观平衡的去把握。退一步讲,在全球化时代,在中日高度相互依赖的背景下,即使日本有些人想围堵中国,也不过是痴人说梦,自娱自乐而已。

    无论怎样,日本需要改善同中国的关系、发展合作。日本处在一个高度老龄化的社会,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上,无论是生产还是消费都缺乏活力,安倍又把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作为他目前执政的重中之重,那他的市场从哪里来?通过什么来实现?答案显而易见,不能依靠内需,只能依靠外需,依靠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这样规模的市场容量。当然,我们也非常需要与日本的合作。

    有人说2006年安倍出访首选中国,而这次不是,是不是他不重视中国了?其实不然,换一个角度看,这恰恰是因为他把中日关系看得很“重”。所谓最后的才是最重要的,at last but not least。安倍要加强日美同盟,要展开全方位外交,包括和俄罗斯、包括和东南亚。而从对华角度看,这些都是为了下一步直面中国做铺垫,为与中国正面周旋增加战略筹码,谋取优势站位。

  问:山口那津男所倡导的:日中都应承诺,军机不接近“尖阁”(我钓鱼岛)上空,是日本政府让步的表现吗?这是否是为避免军事冲突的权衡之计?

    答:军机不接近钓鱼岛是山口在羽田机场说的,还有“搁置争议”。但是安倍立刻就反应了,说派不派飞机是日本自行决定的事,因为那是日本的领空。这说明安倍很关注山口的一言一行,担心山口在这个关口把事给他搞砸了。对于山口这样相对温和的表态,安倍深怕被日本国民理解成这是他的意思,所以他要直接澄清一下:那个人在国外说的话不代表我的立场。这说明安倍对7月21日的参议院选举非常重视,已经敏感到近乎神经质的地步,他要极力避免给保守派选民落下一个对华软弱的印象。所以山口能不能代表安倍的意见?我认为不能代表。至少在现在的时点上、在上述问题上是这样的。

    问:我们知道,在朴槿惠当选韩国下届总统后,安倍也曾派特使向她转达亲笔信,您认为安倍为何热衷“亲笔信”外交?您认为“亲笔信”在改善两国关系中能起到多大作用?他的“亲笔信”又有多少诚意?

    答:日本有“亲书外交”的传统,安倍又是一个尊崇传统的保守派、右倾政治家,所以好像也很喜欢这个调调。此外,日本从政府定制、职位功能看,内阁专门负责和领导外交的人员也比较有限。中国有国家主席、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外交部长等等,美国有总统、国务卿、副国务卿、助理国务卿、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等等都参与外交,日本相对来说比较少。这可能也助长了以信代人的习惯。

    但最重要的,在信息传递手段如此发达的年代却偏要采用“遣使遗书”的古老方式,无非是要追求更好的眼球效应,背后是安倍的国际公关与外交手腕。除对中国的考虑外,安倍要向国际社会展示日本的和平形象,对国内要求改善对华关系的呼声有所回应,还有,在2月第3周访美时对美国有个交待。

    安倍马上就相关问题与中国展开深入磋商、实质性谈判的可能性不大,日方还没有准备好,这主要受日本国内政治的牵绊,也是由安倍的执政部署决定的。对他来说,上半年最重要的就是经济民生,他要靠这张成绩单赢得参议院选举这场期中考,并争取拿高分,进而实现长期执政。当然,在近年“年年有选举,一岁一枯荣的”日本政坛,所谓“长期”也就是两到三年而已。所以,“访华”是公明党、自民党一致的地方,但在什么时机真正缓和改善关系,二者明显不一致。

  问:2013年中日关系是否会回暖

  答:2013年中日关系可能呈现阶段性发展,下半年、严格讲7月以后可望回暖。此前两国都有各自的国内政治日程。日本要进行参议院选举,我们要开两会,完成中央领导集体的交接。这种时候外交应当是平稳的。双方之间会有各种接触,这是一个相互试水、磨合的阶段,也是为下一步关系改善做铺垫。期间争议问题将得到有效控制,经济、人员往来逐渐恢复。8月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35周年,有望成为中日关系改善回暖的节点。

社会观察网摘编亓淦玉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京贸中心)二层15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